第(3/3)页 朱允炆看了看,眉头不由一抬,道:“回京吧。” 船只再次启程,在夕阳的余光之中。 “可发生了什么事?” 宁妃询问道。 朱允炆没有说话,一门心思地翻看《火箭书》,随手将桌案上的文书推给了宁妃。 《火箭书》中记录了一种飞鸟,飞鸟的动力源是火药,类似于后世长征火箭,采取的是绑扎式布局,只不过长征火箭通常绑扎三四个,而这个飞鸟绑扎了四十七个,所以在点燃的时候,为了追求时间的同步,还必须将引线做得足够长,以满足四十七个人同时点燃…… 虽然这种设计有着极大的局限与问题,但对于班背而言,或许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宁妃看过文书之后,冷面皱眉,道:“这些大臣,竟如此无礼,他们竟还敢逼宫犯上不成?!” 朱允炆只轻轻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朝廷内部终还是出了点问题,群臣认为朱允炆病的时间太长了,一天天不上朝,是因为过于沉迷于后宫之乐,非要朱允炆出来主持朝政。 不出来,那就搞个游行示威…… 据安全局密探所得,明日一早朝臣便会集结于文华门外,请求皇上临朝,甚至还摆出了一副皇上不上朝,我们就要死在宫门前的架势。 他们会不会死,朱允炆不想知道,但一群人冲着后宫的大门哭闹,是不是不太合适,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驾崩了。 “不过此事也无妨,我们子时就会抵达京师,只要皇上明日临朝,此事就不会发生。” 宁妃盘算了下时间,说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他们闹就随他们去闹,明日朕可没时间搭理他们。” 宁妃有些着急,这次朝臣的动静可不小,至少有三十余位官员参与其中,若皇上毫不理会,怕会寒了百官的心。 “皇上……” 宁妃想要劝服朱允炆,莫要因此事动怒,让事情更难收场。 朱允炆将《火箭书》收了起来,一把将宁妃带到怀里,道:“你想什么呢,朕之所以不理睬百官如此作为,是因为明日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朕一定要去。” “啊?” 宁妃惊讶,还有什么事比维护朝堂稳定更重要。 朱允炆深深抱着宁妃,在她的耳边低声道:“明日一早是戴原礼的葬礼,国子监众监生服丧致哀。大明官员无数,可戴原礼只有一个,你说谁更重要?” 宁妃紧贴着朱允炆,环抱而过,温柔地说道:“死者为大,这是天底下共知的道理。皇上若亲临国子监,给戴原礼送行,相信他在天之灵,定会含笑九泉。” 朱允炆将头埋在香软处,闭着眼回忆着戴原礼。 在这个世上,生老病死实在是太过寻常。有了国子监的《医学》三典,他日未必不能培育出医学专业,试着让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快,更多。不止是医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 基础科学不加速,大明再发展一百年,还是一百年前的大明。 西方文艺复兴方兴未艾,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大明绝不能落后于西方,而决定国运的根本,就在于教育,在于人才。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