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纵然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也因其成本高昂,范围有限,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允炆接过掌司送来的雕版,轻轻抚摸过,问道:“这是什么木料?” “回皇上,这是上好的杜梨木,一些雕版,则采取的是枣木。” “带朕去雕版房看看。” 朱允炆吩咐道。 掌司不敢怠慢,前面引路。 雕版区域在后院的池塘边,朱允炆看到池塘里压着不少木头,不由停下脚步,问道:“这些木头,是做什么用的?” “皇上,这些是杜梨木、梨木与枣木。在挑选好木料之后,需要在水中浸泡半年,然后捞出来风干,才可以打出帖板,然后再安排匠人刨平,打磨,才能上板。” 掌司对于印刷一道了若指掌,见朱允炆有兴趣,便多解释了一些。 朱允炆面色肃然,沉声道:“看书者众,不过目视文字。可谁能想到,每个文字的背后,都有着繁复的过程。这些匠人,都是有贡献的,应该嘉奖。” “臣代匠人,谢过皇上。” 掌司脸上一喜,连忙行礼。 “起来吧,带朕看看到底是如何印刷的。” 朱允炆对于印刷术,可谓是一无所知,后世都喷墨打印机,光影扫描了,有几个亲眼见过古老印刷术的,只凭着印章与印泥想象,有些浅薄了。 不少匠人正在忙碌,他们并没有机会见到朱允炆,朱允炆又是常服,匠人们看了一眼,也便没有做声。 掌司也清楚,有些工序不容打断,日常里便是如此运作,只不过如今皇上亲至,这些人却不行礼,万一惹怒了皇上…… “还不快……” 掌司刚说话,却被朱允炆抬手打断。 朱允炆看向一旁向木板之上刷糨糊的匠人,问道:“这是作甚?” 匠人只平静地看了一眼朱允炆,便转过头去,淡淡地说道:“刷糨糊。” “呃?” 朱允炆一头黑线,这位……好高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