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张温的挣扎-《玄幻三国:开局桃园四结义》


    第(2/3)页

    总的来说,曹腾这个人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不像其他宦官那么阴毒。

    可是现实就是宦官那边在对付张温,外廷这边也基本没有人为他说话,张温司空之位岌岌可危矣。

    于是,在此等情况下,张温便有了动作。

    台,是一种四方而高的建筑。

    《尔雅?释宫》曰: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

    起初垒高的“台”,多用来观察远处或高处的事物,如烽火台用来侦查敌情;灵台用来观测天象;又如门台,立在皇宫门口,派人随时瞅着有没有反贼打过来,方便皇帝老儿撒丫子跑路……

    清平久了,“台”便成了摆设,进而演化成一种地位和权势的象征,一时间风靡泛滥,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堆一坟头一样的土包……

    有人在“台”上加了盖,搭建起楼阁亭轩,那意义也就丰富多了。

    比如登高远眺、观景玩乐用的“章台”;还就如有一定炫耀成分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台”;甚至还有东汉纪念功臣,挂了二十八将画像的“云台”。

    兰台则不然,乃专供藏书之用,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图书馆。

    书在东汉,被世家门阀垄断,很值钱,即使花钱也未必买得到的。

    而兰台外的亭台楼阁间,泉涌雾绕,庭院锁春,丽江酒吧一样,历来是东汉才子骚人吟诗作赋聚会泡妞的最佳场所。

    每年的兰台诗会,便在此处。

    虽然朝廷仍然处于彗星袭月的风波之中,但是兰台之会仍然没有停止,一来以排解朝堂肃压之气,二来也是为了朝廷选才。

    兰台高处,素有一处雅舍,从里面推开窗户,上可见天空繁星点点,下可窥京师云烟翩翩。

    风景独好。

    更为神奇的是,雅舍正中,石砌了一眼碗口大的小井,一股幽幽清泉伴着白烟,从中咕噜噜涌出,如龙吐息,常年不曾冻结或干涸过。

    那泉水甘甜,一路潺潺沿着凿刻的水槽蜿蜒,而清泉所汇小小溪水,出了屋,又再绕上雅舍一圈,后如一条无尽的长蛇,兜兜转转,终汇入城外的洛河。

    众人围着泉井,分里外两圈盘坐,各自身前摆着一张小几,一壶酒水,二三碟果脯,闲话家常。

    杨彪觉得烛台或是进了虫子,烧灼得发臭,空气也有些浊,再看向自家老父杨赐,许是贪杯,大冷的天,额头上竟然微微有汗,那汗珠,在眉角进而汇成了滴,摇摇欲坠,杨彪赶紧起身,推开后背的窗户透气。

    窗下好生喧闹,少不知愁的士子们,果真都围坐溪水两侧,意兴盎然行起了酒令,一如当年的自己。

    上一次自己也这般放荡不羁,还是阉宦王甫授首之前,粗略一算,不觉已过去了将近六年之久,一番熬煞下来,年逾四旬的杨彪,熬得头发半白。

    顾不上多看,他摇摇头,回身取了杯泉水放在杨赐桌上,又伸手,想要去夺杨赐那刚到嘴边的酒盏。

    杨赐猛然惊觉,眉头一皱就要开口骂人,“竖”字已到嘴边,吓得杨彪讪笑两声,乖乖跪坐在其身后,心里好生苦恼,暗想父亲大人也是,当着这么多同僚的面……

    众人见了,噎着笑,闷头把酒樽放在眼前的一汪碧水中涤荡。

    司空张温哈哈一笑,开口道:“文先(杨彪,字文先)恭孝,乃是临晋侯之福,生子若此,夫复何求?临晋侯膝下子孝孙贤,羡煞旁人!”

    子,是身后杨彪;孙,是早慧的麒麟儿杨修。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乃门阀世家之巨擎,在东汉,无论如何排序,弘农杨氏也不可出前三之列。

    张温再怎样恭维,在众人看来也当得!

    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光和五年,帝师杨赐自己,也升任了太尉。

    不过黄贼爆发后,杨赐因与灵帝意见相左而被罢了官,后来灵帝移居南宫时,无意间,见到了早前杨赐所呈关于防范贼患的书帖,心生悔意,于感慨之下封其为临晋侯。又想拜其尚书令、廷尉,杨赐尽皆推辞,皇命难违之下,勉为其难受了个“特进”的身份。

    “特进”虽是虚职,却位同三公,可参大小国事。

    杨赐何等心高气傲,自己官海浮沉几十载,自问气节高远,何况正愁找不到借口告老还乡,一面颐养天年,一面教导嫡孙,可做的事情还很多……所以,免了就免了,哪天皇帝刘宏想让自己官复原职,答不答应还得看自己的心情。

    因而打心眼里,杨赐看不起张温,他那司空占着不挪,还是花钱买的!

    杨赐深邃的目光越过张温,堆起笑脸盯着对面的袁隗,声音洪亮说道:“说到子嗣,老朽倒是艳羡袁司徒一家,袁家本初、公路二人俱是人杰,尤其是那袁本初,自弱冠起便清正干能,可说负天下士族之望,老朽敢断言,不出二十载,三公之位,诸位只能避位让贤!我家不肖与之相比,碌碌庸才而已!”

    位列三公?杨赐之言厚重得无以复加,杨公竟对袁本初如此看好!旁人默不作声,皆若有所思。

    没招谁惹谁,话头怎就夹枪带棒冲着自己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