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照相馆(求追读,求推荐票)-《我重写了家族历史》


    第(3/3)页

    “细君,冷吗?”

    出了弘文学堂,屋内的余温消逝后,小脚女人瑟缩了几下身子,有点耐不住冻了。她裹紧了风衣,状若无事。但刘昌达还是注意到了这一幕,于是询问了一句。

    “先生……,没事的。”

    小脚女人说了这一句话后,将缩在风衣的鹌鹑脑袋挺直了,强硬的迎着风寒。她多了一份没由来的倔强性子。

    刘昌达又皱了一下眉,他深深看了一眼小脚女子,也没再理睬。只不过出了学堂门后,走到临街处,他立刻就找了两辆东洋车。让车夫拉他们去照相馆。东洋车上有棚,可以挡住寒风。

    东洋车起源于东洋,也就是后世常见的黄包车。后世之所以称为黄包车,是因民国二年时,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命令,为了区分私人的东洋车和专门拉人的东洋车,于是一律规定拉人的东洋车为黄色。

    “先生,照相馆就在临街不远处,叫黄包车……”

    管账的小脚女人小声埋怨道。

    “你要是不嫌冷,可以自己下去,我和徐从一起坐黄包车。”

    刘昌达也难以维持温和的性子了,立马训斥了妻子一句。

    小脚女人偏了脑袋,不再搭理刘昌达。

    坐在后一辆东洋车的徐二愣子听到了先生和师娘的谈话声,他庆幸先生叫了两辆东洋车,不然他就要忍受这尴尬的一幕了。

    先生和师娘的事情,他难以介入其中。

    少倾,人力车夫起身,晃动了绑在车厢上的风铃。他们迈着步子,拉的很稳,跑的很匀称。很快便穿梭了密集的人流,来到了临街。

    这条街比孔庙街疏冷了许多。照相馆是在街角处,它的门口放置着一张立体照片,透过玻璃门,能看到一个老式照相机,被黑布蒙着,很笨重的样子。除了照相机之外,还有三套太师椅横摆在中间位置……。

    “先生,太太,到了。”

    人力车夫压低车把手,扯开了棚子,喊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