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兵部不提,五军都督府不提,内阁也不提,就连霍邻自己,也没有提一句。事情颇为诡异,而霍邻也逐渐淡出了朝廷官员的视野,逐渐被淡忘。 但朱允炆并非是刻薄之人,并没有忘记霍邻的功劳,在其进入安全局,勘破文书泄密一案后,直升千户,并在朝廷官员封赏之后,提拔霍邻为安全局镇抚使,从四品。 一干封赏,都有着落,也好安排。 但唯独有两个人,是难以封赏的,那就是魏国公徐辉祖,燕王朱棣。 国公,是封爵中最高一级,天花板,没有超出国公的爵位了,真要 向上,那就只能是封王了。可朱允炆连自己亲叔叔这些藩王都给收拾了,又怎么会给徐辉祖一个王当当。 燕王是藩王,这也是到顶了,再向上,那就不是封赏,是掉脑袋了。 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为封赏这两人,商议十余次都没有敲定,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封赏办法,直至朱允炆拿出另一种封赏方案。 六月一日,大朝会。 在京文武,征西文臣武将,近千余官员朝会于奉天殿外。 朱允炆看向内侍双喜,双喜走上前,拿出圣旨,扯着嗓子喊:「征西大将军、燕王朱棣,上前听封。」 朱棣上前,行礼听旨。 双喜肃然读道:「朱棣,太子四子,朕之皇叔,率兵西征,开疆西域,立旷世功业,封上柱国大元帅,是为天下武将之楷模,军士之榜样!」 「上柱国大元帅?」 朱棣愣了,朝廷官制里没这个玩意啊。 不过,上柱国,这确实是存在的,大元帅也是存在的,这两者结合,是头一次啊。 大明开国之初,是短暂存在过上柱国,受封的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不过在常遇春病故之后,李善长、徐达就不再是上柱国,而是改为「左柱国」,朱棣受封上柱国,显然是最高封赏,为一时旷典之册封,而兼大元帅,更强调了朱棣统军元帅的尊崇。 双喜继续念道:「上柱国大元帅,为朕为卿所设,是大明最高武勋!念卿之功,特赐上柱国大元帅府,并命工部,于三十万大城中塑上柱国大元帅雕像,为世人瞻仰。另,赐西域百分之一商税,与国同休,以永护上柱国大元帅一脉,彰国之恩典!」 /77/77178/32039905.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