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的钱庄只能是皇室中央钱庄,一旁还带着其钱庄标记。 简单的十几个字,关联了皇室、户部、钱庄,上一次如此大的动作还是大明新式宝钞。 周忱介绍道:“这类债券乃是朝廷刚刚印制发行,面向大明子民。这背后有着债券说明与目的,也有着相应的约束条款。” 常百业听闻,翻过债券看向反面,果然看到了简约的文字说明,并列出了七条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表格。 表格分六行五列,最上面一行列中分别写着字贯、年份、年息、年息所得、汇总所得。下面的行中则介绍了购置债券一年至五年的不同年息,年息所得与汇总所得。 一万债券,购置三年,年息百分之八,年息所得是八百两,汇总所得为一万零八百两。若购置五年,年息则是百分之十,年息所得是一千两。 常百业精通账目,很快就明白了债券,这不就是一借条嘛,借来多少钱,到时候多还一部分。感情是皇室、户部缺钱花了,这才想起向百姓借钱了。 仔细想想也是,这几年中大明到处都在兴建这个兴建那个,哪里不需要花钱?现在新都营造正在进行,西北又要打仗,朝廷能有多少底子够耗? 给商人与百姓借钱? 呵呵,这算盘,恐怕也只有朱允炆这个皇帝才能想得出来吧,若是寻常大臣提出来,恐怕已经被官员弹劾到闭门不出了吧。 “你想让常家买债券,给户部钱,呵呵,这个生意,可不怎么划算啊。” 常百业明白过来,婉言拒绝。 周忱并不意外,有人突然找上门让自己花一大笔钱买这债券,第一感觉也是拒绝。不过没关系,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于是轻松一笑,道:“常公子应该没看到这一句话吧,这里写得清楚,大明国家债券发行,是为凤阳府兴修水利筹资。” “那又如何?” 常百业自然注意到了。 周忱平和地看着常百业,轻轻说:“所以,这不仅是国家债券,还是一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社稷添砖加瓦的功德债券。常公子难道不想要这一份功德吗?” 常百业呵呵笑了笑,摇着头靠在了椅子背上,看着周忱:“周公子说笑了,我们是商人,商人求利,什么功德不功德,那是朝廷的事,我们可不敢僭越。” “哦,那常家为何帮着百姓修路修桥,那常家又为何帮着营造驿站,扩大邮政?我听闻常家最近在京师还开设了三家平价药铺,很得民心,这不是功德事,又是什么?” 周忱反驳。 常百业眉头微动:“你倒是对常家很了解啊,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小资小本,谈不上什么功劳。而这国券, 常家买不起啊,毕竟眼下生意难做,我们需要节省点花销,还请见谅。” 周忱听得出来,常百业这是在抱怨朝廷的浮动税率。 确实,浮动税率一改固定税率,为户部扩大税收打下了基础,但这些多出来的税收,可都是从商人利益中割下去的部分,以前一间香料铺子一年能赚个两千两的,现在被税来税去,近乎腰斩了一半,少的钱,可都是朝廷拿走了啊。 浮动税率直接将一众商人的年收入额砍了一至四成,常家也因此损失惨重,商人贸易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现在只能算是“白银”时期,如果说他们对朝廷没半点埋怨,那是不可能的事。 周忱伸手整理着债券,平和地说:“若常公子不想购买,周某也不勉强。只不过在临走之前想问一句,浮动税率的出现与商人干政有着直接关系,朝廷对商人保持戒心与警惕,到现在,商人还没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商人如何能被朝廷所接纳?” 常百业皱起眉头,对转身的周忱喊道:“这是何意?” 周忱将债券放入木匣里,回头看向常百业,拍了拍木匣,道:“商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你还没想清楚。不过没关系,我相信沈一元会想清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