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性能上没法跟英特尔酷睿系列去较量,但起码也应该争取向英特尔看齐,它们也就是一代核显是胶水沾的,今年发的二代i5就完全做到了融合。” “这款芯片也做到了CPU和GPU的融合,不仅如此,也跟二代i5一样,将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整合到了芯片上!” “毕竟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事实上还没有手机SoC那么复杂,要整合那么多东西。” 事实上,无论手机还是电脑,SoC都会是大趋势。 当然,在电脑领域,SoC的整合范围不会有多大。 比如搭载核显的CPU基本上都不是高玩们的选择,毕竟核显性能一般不咋的。 但这得看需求。 对现在的前沿来说,这块整合了CPU和GPU的芯片就是最好的。 当然,各方面性能等等有待提升。 方年端详着芯片,嘴上道:“其它方面怎么样?” “性能跟预期的差不多,主频也还是1.6Ghz,基本都是设计目标。” 陈建业回答道。 “很早之前,我们这边就有跟DeskOS项目的核心开发团队建立深入交流,DeskOS团队也专门开发了一个新的beta系列版本,是完全建立在我们自研的指令集架构上的; 只不过这个版本的DeskOS配合这颗芯片,能做的事情比较局限; 因为我们跟女娲实验室配合进行的nwL配套编译器针对性修改工作进行得不是很顺利;1 更别说新的编译器还得兼容其它开发工具。” 最后,陈建业总结道:“翻译执行X86目标的实际性能没有之前那么乐观,仅有35%,移植应用可以跑,但跑得不怎么流畅。” 结果是:能用,但绝对不好用。 操作系统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桥梁,应用软件通过操作系统拿到CPU控制权,然后去执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现在应用软件并没有针对修改。 一是编译器未完成,二是这套新体系还未对外开放。 所以原先基于DeskOS的那一大把应用虽然可以跑在新的软硬环境下,但因为之前针对的全是X86体系,能执行起来都是这套新指令集架构主动去兼容的。 等于强行在二进制层面翻译执行,损耗的性能远比预计要多得多。 35%的执行性能,用通俗的说法是一朝回到99年。 比较不乐观的是,现在问题并不是卡在协调各个应用厂商,而是内部就没搞定。 事情很简单,白泽和女娲再算上龙芯等能尽快搞定编译器问题,尤其是兼容市面上所有开发工具; 原先支持DeskOS的应用开发者们只需要将源码再通过这个修改后的编译器编译一遍生成新的程序,就可以获得100%性能。 方年对这里面的流程是了解的。 他想了想,道:“这些工作一步步来,编译器的工作不是太难,毕竟最难的已经完成了。” 说着,方年收回看向芯片的目光,望向对面的陈建业:“院士有没有名字建议。” “芯片?”陈建业问。 “指令集、微架构、芯片系列。” “我们内部一直没定名字,就是想交给方总你来,没有你的无限支持和推动,我们也做不成。” “我取名很简单。” 陈建业笑而不语:“……” “行吧。”见状,方年笑了笑,“既然这样,就还是按照我一贯以来的取名方式。” “指令集叫:Bzloong。” 说完,方年念叨一句:“龙芯的贡献不怎么多,名字占了那么长,有点亏了。” “微架构你们内部随便定就行。” “芯片……就叫白龙D1吧。” 陈建业院士并不意外方年取名的随意,欣然点头:“既然方总将微架构的明明交给我们,那我打算叫‘未竟’。” 接着补充道:“也没有规定说微架构不能用中文。” “……” 末了,方年交代了几句:“院士辛苦,不过还得再辛苦你们分出精力尽快完成能用于笔记本的芯片。” “……” “研究上的事情你们来,其它的事情我会安排好的。” 陈建业认真道:“谢谢方总。” 这句话说得很是百感交集。 “……” 几乎是在见完陈建业后,方年便拨通了苗为的办公电话。 虽然苗为当初没给他留名片,但这难不倒方年,就算是通过前沿的官方渠道都能拿到。 电话很快接通,方年还没自报家门,那边厢苗为就说了句:“方总?稀客呀。” 方年:“……” 虽然有点意外,但方年还是很快清晰且殷切的表达了求见苗领导的想法。 苗为几乎没多犹豫,就给了肯定的答复。 当天下午,方年上京,欲抱大腿…… - 1:编译器依照如下顺序将高级语言翻译成二进制码:高级语言(Python、C、Java以及书里的nwL等)→汇编语言(用人类看得懂的语言来描述指令集)→二进制机器码(指令集)。 ====== PS:破碗求订阅月票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