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众所周知,新书期一本新书的总字数一旦超过20万字,就会被踢出新书榜,无论你这本书当时在新书榜处于一个怎样的排名。 但现在…… 他觉得无所谓了,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控制新书期的字数了。 没那个必要了! 这是一份自信,也是一份底气。 一份来自发书首日大半天工夫,就收获一万两千多收藏的底气。 同时,这份底气也来自于编辑对他的支持力度。 他相信以这本书目前数据的上涨速度,等这本书的字数一到,一进入新书榜,很快就能登顶新书榜。 然后很快也会冲上当周总点击榜,甚至当周总推荐榜。 并且,之后,责编带鱼也不会在推荐位上拖他的后腿。 简单说,他相信自己这本新书,已经没必要为了在新书榜上多待几天,而刻意控制新书期的更新速度。 因为他自信这本书新书期大概率能冲上周点击榜和周推荐榜,而这两个榜单的效果,是比新书榜更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新书期的更新速度如果能快一点,正面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个道理乍一看,似乎不科学,解释不通。 但他孙全在网文圈混迹十几年,对于新书期的冲榜心得,早就和很多作者不一样。 比如有些作者在新书期,总是喜欢找一些有名气的作者给自己开单章推荐,目的就是为了蹭人家的人气,让自己的新书和同期的新书在数据涨幅上,拉开差距。 但他孙全从不这么干。 一来,他觉得那没什么用,他觉得如果自己的作品质量真的还行,那上架之前,编辑给的几个推荐位,就足够让自己这本书得到不错的各项数据,相比之下,靠别的作者的单章拉来的那点读者,就显得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了。 二呢,一本书,每上一个推荐位,编辑都会看你各项数据涨幅的,而你不可能每次上推荐位,都能拉了一堆成名作者帮你开单章拉人气,这就容易造成一个什么局面呢? 如果你是上第一个推荐位的时候,找人开单章拉的人气,那你第一个推荐位上的数据涨幅就会很漂亮,编辑也确实可能因此而给你一个更好的推荐位,然后等到你这本书上下一个推荐位的时候,因为少了知名作者的单章加成,你在这个新推荐位上的数据涨幅就会瞬间拉胯,和上第一个推荐位时候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这容易给编辑一个什么感觉? 编辑会对比你这本书在前后两个推荐位上的数据涨幅,从而判断你这本书最近的剧情拉稀了,简而言之就是认为你这本书刚上第二个推荐位,剧情就开始崩了。 所以,如果你是编辑,你还会给这本书下一个更好的推荐位吗? 重生前,孙全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总有那么些作者想走捷径,想借别的作者的人气,来给自己涨新书期的数据,结果……兴奋的时间没多长,就心灰意冷了,觉得自己被编辑打入了冷宫,竟然拿不到好推荐位了。 三…… 他以前不愿意找别的作者要单章拉人气,也是为了在新书期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作品的质量上,他觉得如果自己心里一直想着走捷径,想着找别的作者开单章拉人气,心思就会被分散,而心思分散的结果,就是作品的质量肯定会有所下降。 他觉得得不偿失。 毕竟靠别人的单章拉来的人气是短暂的,作品质量的下降却是长期的负面影响。 而写网文……从来都不是短期见效益的一个职业,这一行拼的是韧劲,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 所有想走捷径的行为,都是在拿短跑时的冲刺心态在拼。 而用短跑的心态……跑马拉松的话,怎么可能笑到最后? …… 新书期冲榜的心得,孙全自然不仅仅只有上面这点浅薄的领悟。 比较深一点的领悟就是关于新书期更新速度的,有人觉得新书期越长越好,能多拿几个推荐位,能在上架之前,多积累一点收藏人数,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拿到一个不错的首订数据。 以前,孙全也曾这样认为,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这个观念是错的。 因为一本新书上架时的收藏人数高,不代表首订数据就一定会高,这还涉及到一个收订比的问题。 (收订比:收藏与订阅人数的比例) 有可能你上架时五万、甚至十万的收藏人数,最终的订阅人数还没人家一万收藏的订阅人数多。 这就是收订比对一本新书首订数据的影响。 而孙全慢慢领悟到的……就是新书期更新速度对上架时收订比的一个影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