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宇文虚中抬头看了一眼皇帝,没有说话,文德殿上出奇的沉默,他们都知道这是一趟九死一生。 “宇文相公,这是汴京过来的札子你看一眼。”赵桓让赵英送过去份札子,是关于前段时间,宇文虚中提出在《大宋律》中对私塾的规范的几条政论。 宇文虚中详细的看完之后,叹气的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继续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治国,这国朝如何兴盛呢?” 这几道札子,主要内容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赵桓点头,宇文虚中说得对,其实朝堂的一些朝臣对赵桓实行的教改,依然持有不同的意见。 他们认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 弱民论,这个该死的观点,依旧是朝堂大臣反对赵桓教改的重要理由。 可以让百信知道路怎么走,但是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何要这样走。而且百姓走的路,不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改变世界。 这就是朝臣们的想法,而且他们引经据典,利用孔子的话,来反对赵桓。 赵桓提笔龙飞凤舞的写了几个字,笑道:“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句读,就有不同的意译啊,宇文相公,你看看这个。” 赵英端着纸张给了宇文虚中,宇文虚中拿过来一看,不禁有点头皮麻!他不禁说道:“官家真乃是神人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模一样的一句话,原封不动的还给了那些持有反对意见的朝臣们。 他们用圣贤的话来束缚赵桓,赵桓用同样的话来反击他们。稍微句读改一下,标点符号一加,这句话就变了一个味道。 百姓,若可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就任由他们施为。若是他们做不到,那就去教化,让他们明理。 与原来的含义大不相同! 甚至宇文虚中产生了一种,这句话,本来就该如此句读才对! “朕以为孔子一生兴文教办私学,教化万民,他这句话应该这么断,不知道宇文相公以为如何?”赵桓笑着问道。 宇文虚中连连摇头,说道:“就是臣初一看都惊的神魂不定,更惶恐是那些人了。” “不是臣自夸,臣经历了这么多事,自问臣乃是心性坚定。” “即是那鸿胪寺的小厮啐了臣一脸,臣也任其唾面自干。但是今日一见此句,方知数年来所读的圣贤书,皆是假书。” “那些朝臣们,估计更是受不住这等事,读了一辈子的书,才知道读的都是错的。” 赵桓点了点头,手中无意识的顺着阿宝这只小老虎顺滑的皮毛,他对皇帝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