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标顿时也哑火了。他一个太子出使番邦,确实不甚妥当。若是有什么谣言,朝中就又要动荡了。 朱元璋看他们三人兄友弟恭,心中颇感欣慰。不过朱肃所言不差,确实若论谁最适合前往倭国,大明上下这么多人里,唯他最是合适。斟酌了一番开口道:“老五,若让你出使倭国,你觉得带多少人比较合适?” “回父皇。儿臣认为,带五千人,已是极限了。”朱肃道。 “五千?”老朱瞪大了眼睛。“不成,不成,咱的儿子去那鸟不拉屎的破地儿,只带个五千人,让咱怎么放心?” “咱虽然派不出百万大军,但调个三两万,还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你要去倭国,咱便让你随意拣选。你去挑个两万人随你赴倭国一行,咱也能安心!” “爹啊……”朱肃苦笑。“三万人……就倭国那弹丸之地,足够吓唬的他们寝食难安了。” “倭国一个所谓大名,手中能战之兵都难称万人,就这,还都是平日耕作、战时作战的农民兵。” “您让我带两万人,只怕这三万人一到倭国,那劳什子天皇就要吓得不敢放儿臣入城了。” “更别说倭国的那个所谓京城,此时才丁点儿大,三万人到了那儿,倾一城粮秣,只怕也难以供养。难道我大明军士支援倭国,还要我们大明自己费心费力,远渡重洋补给不成?” 这话说的,老朱都愣住了。就区区三万人,就要担心会不会把一座城池给吃穷了? 这……这哪里是什么一国京都,分明就是乡下的土村子嘛! 不过那时候的倭国,还真就是这个情况。数十年后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太阁丰臣秀吉曾经发起过检地运动。全日本总石高在一千八百万石左右,按照正常情况下,一万石可以养二百五十名士兵,理论上,倭国全境,总共可以养兵四十五万。 这还是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下,还要再打个折扣。 东海道第一大名今川义元,领两万余大军起兵上洛,一路上其他大名皆如临大敌,瑟瑟发抖,生怕今川家行假途灭虢之事…… 这还真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今川义元的实力在彼时的倭国确实强劲。以一地大名之能,就能供养数万大军。毕竟除了带走的军队,领土内也要有数万大军坐镇。算起来,今川义元手下至少也该有四五万的大军,这已经是惊世骇俗了。 第(2/3)页